教育部推广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主页。(来源:“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截图)

信网2月23日讯(记者 赵彦阅)培训机构卷钱跑路,教培合同暗藏大坑,家长们花高价付的学费不仅打了水漂,更是为了维权跑断腿,操碎心。校外培训机构频频暴雷,为了整顿这种乱象,青岛市教育局近日发布通知,自2023年起,青岛市由教育部门监管的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实施“消拨同步·一课一消”的监管模式。信网(热线0532-80889431)采访发现,目前青岛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入驻教育部推广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但在具体的收费上,个别机构仍有“超标”行为。

新监管方式直击校外培训机构暴雷痛点


(资料图)

“报课时各项承诺说得很好,而且为了孩子学习的连贯性,我一下子交了两个阶段2万多元的学费。可谁知道上了一段时间以后,先让我们换校区,后来又是停课,现在就连教室里的电脑都被搬走了。”2022年5月,给孩子在企鹅英语报了培训班的王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退费难”,而同一品牌培训机构中,有上百名家长都面对过同样的问题。

教培机构的“收费乱”“退费难”屡见不鲜,不同类型的培训学校相继暴雷,让学生和家长避之不及。特别是临近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投诉也密集了起来。

针对这一痛点,2月20日,青岛市教育局发布信息:自2023年起,青岛市由教育部门监管的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实施“消拨同步·一课一消”的监管模式。简单说,以前家长是把学费交给了培训机构,而在新的监管模式下,家长们交纳的课程费用首先由银行托管,只有在机构完成一节课程的授课并经家长确认后,托管银行才会向机构划拨相应课程款项。当有合理退费请求时,可通过APP申请退费,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实际上,早在2021年,山东省就提出要硬核监管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此次“消拨同步·一课一消”则是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体现出教育部门维护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以及打击培训机构乱象的决心。

青岛多家培训机构已入驻平台

据了解,“消拨同步·一课一消”监管模式通过教育部推广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就可以实现,家长下载APP后可以线上选课、缴费、消课、退费。在购买课程时的同时会自动与培训机构签订规范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电子合同),双方权利义务明晰,不会被霸王条款束缚。

信网注册登录这一APP,看到目前青岛地区已经有多个培训机构入驻。入驻的培训机构都有明确的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相当于帮家长和学生筛选出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列出令人安心的“白名单”,供家长和学生选择。不过,在这些已经入驻的培训机构中,有的明确标明了课程内容和价格,有的只是简单介绍了学校情况,并没有课程和收费的信息,需要家长自行联系店铺了解。

根据此前发布的相关规定,学科类培训应按照政府指导价交费,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交费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得超过5000元。但信网却发现一家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超过了这一标准,达到了8784元。随后,信网以家长的身份联系了这家机构,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将一次性交费的金额控制在规定标准内,不过这样就没有优惠和折扣。”

一次性交费金额超过5000元。(来源:“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截图)

市教育局提醒家长避免私下向培训机构交费

2022年5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信息,围绕机构资质审查、收费行为规范、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关键环节,教育部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为手段,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引导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机构资质审查方面,按照“双减”文件,指导各地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培训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截至2022年4月30日,各地已有10.99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主管部门监管与服务平台监管,其中9.52万家机构通过了资质审核,资质审核完成率达到87%。规范收费行为方面,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培训收费要明码标价、收费项目与标准公开公示、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培训收费时间跨度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等收费要求,组织开展排查整治,保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

“消拨同步·一课一消”模式是确保参加校外培训的家长和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目前青岛各个区市的教育部门都已公布了问询电话,便于家长们咨询。

同时,青岛市教育局也提醒家长们要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正规渠道进行购课或续费,不要选择未纳入平台监管的无证机构或违规机构,更要避免私下通过其它方式向培训机构交纳培训费用。

市、区教育部门问询电话。(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来源:信网编辑:赵晓珊]


关键词: 校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