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日报网济南3月7日电(记者 赵瑞雪)山东威海市拥有968公里海岸线,占山东省1/3,占全国1/18。过去五年,其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占GDP比重达到36.6%。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日报记者就发展海洋经济,奋力争当海洋强国建设排头兵,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威海市市长孔凡萍。
孔凡萍表示,威海市锚定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的目标,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不断集聚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利用好海洋这个资源富集的“聚宝盆”,推动海水养殖加速向绿色集约转型、海洋捕捞加速向远洋拓展、海洋装备产业加速向高端化跨越、滨海旅游业加速向跨界融合转变,加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加快海洋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引领海洋强市建设的强力引擎,威海获批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市。下一步,将聚焦海洋产业全链条,有效布局、集聚和配置海洋科技资源,赋能海洋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孔凡萍说。
据了解,威海市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海洋生物产业从原料级向功能食品、医药级转变,走向价值链高端。自主突破掌握了水下自主航行器、海洋碳纤维等一批关键技术,研发的水上无人船在海上救援中得到实际应用。自主研发的海洋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海洋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业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近五年年均增长12%。
威海市依托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持续深化与韩国仁川海港空港之间“四港联动”,畅通好海洋这个连接五洲的“大通道”。今年2月24日,中韩多式联运谅解备忘录正式生效,货物通关时间预计缩短5个小时左右,物流成本预计降低30%左右。
“威海虽然是陆路交通的末梢,但只要充分发挥陆海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作用,完全有条件成为东北亚区域的交通枢纽城市。”孔凡萍说,“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统筹海陆设施一体布局,推动陆海空多式联运,着力构建市域一体、国内通达、联通海外的‘三大交通圈’,进一步提高综合交通网络辐射带动能力。”
孔凡萍表示,威海海洋经济规模适度,海洋生态环境优良,海洋文化底蕴深厚,开放合作历史悠久,海洋在威海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威海人对海洋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希望国家将更多海洋领域示范、试点和工作任务放在威海,威海有信心、有决心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