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6日宣布,任命来自中国的徐浩良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协理署长。


【资料图】

徐浩良是谁?他是怎样干到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消息传来,很多人这样问道。

与其他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人不同,徐浩良是从联合国实习生干起,30年间在联合国一步步干起来的。

徐浩良干到联合国副秘书长,他的第一步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

徐浩良于1961年生于上海, 1979年考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他学业成绩优秀,加之当时人才缺乏,1983年他本科毕业即留校任教。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徐浩良对此并不满足。一是,土木工程专业并不是他内心里最喜欢的专业;二是,当时开放大潮风起云涌,1980年代末,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上海,出现一股赴美留学热潮,他也想出去闯一闯。

徐浩良有一股骨子里的倔强。他在学校学的是俄语,就买来英语教材,从零学起。跟着磁带自学,到上海街头找老外练口语。经过高强度的学习,他通过托福考试,并掌握了英语的日常会话能力。最终,他顺利获得了美国两所学校的录取通知。1988年,他放弃大学工作,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由于家境并不宽裕,他到美国要做的,是首先挣钱养活自己。于是在美国还没完全安顿下来,他就开始打工:在曼哈顿骑自行车送外卖,在新泽西开车帮人搬家,在报社输入赛马信息……经过艰苦的学习,他在美国拿到2个硕士学位: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徐浩良在联合国从实习生干起,表现出中国人的忘我和努力精神

199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的徐浩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个部门找到了一个实习岗位。因为表现出色,实习结束后,他获得了一份为期15天的聘用合同;15天合同到期后,再续15天,后来延长到30天,又延长到3个月……

就这样,他以“实习生”“兼职”的身份,通过不断续签短期合同,在联合国工作了2年。

1995年,他获得了一份较为长期的合同,驻哈萨克斯坦,为期2年。1999年底,在联合国工作了5年的徐浩良终于拿到了正式合同。

在工作中,徐浩良表现出中国人的的忘我和努力精神。

(徐浩良。来源:同济大学官网)

中国经济网记者孙超,曾当面采访过徐浩良:“第一次走进他的办公室,放在地上的黑色行李箱,椅子上面的橘色双肩背包和被各种材料占满的桌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回想起过去一个多月里,我几次给他发邮件都是收到的自动回复——‘我不在办公室,在国外出差,有事请联系某某某’”。

孙超还写道,在最后一次补充采访时,他希望多了解一些工作之外的情况,曾提议一起吃午餐,边吃边聊,但徐浩良的回应却是“要不一起去食堂或者买两个三明治到办公室”。

正是凭着这种实干精神,徐浩良在人才荟萃的联合国这闯出一条路。根据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联合国秘书处系统内中国籍职员不足百分之一,高级别职员占比更是少之甚少。从拿到第一份正式合同到拿到联合国公务员系统里最高级别的合同,徐浩良用了18年时间。这18年里他晋升6次,平均每三年晋升一级。这样的晋升速度在联合国系统内是相当少见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这样评价他:“徐浩良在多个任务区领导了大规模的变革进程,建立了高绩效团队,并显著地提升了效率。他非常重视明确的战略愿景、协作文化和持续创新的思维模式,与同事合作提供有影响力的发展解决方案。”

徐浩良在联合国职位不断晋升的时期,正是中国国际地位、国际形象不断提升的时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力发展相对落后,中国在联合国的话语权、影响力都十分有限。随着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逐渐发展起来,在很多方面成为国际事务的领导者,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力度也显著加大。

“从国际发展合作的角度来看,原来中国主要是一个受援国,而现在中国在更大意义上已经转变成了一个合作伙伴,”徐浩良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事务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以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制定过程中都发挥了特殊作用。他说,2018年4月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也是“中国在发展领域里所做的一件大事”。从受援国到全球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2016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成为第一个和中国政府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际组织。徐浩良说,应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他还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体现了中国立场和中国智慧,反映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徐浩良认为,未来50年,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影响无疑将更加深远。

(资料来源:中新网、澎湃网、中国经济网、新华社)

(原标题:30年间从联合国实习生,干到联合国副秘书长,这位中国人是怎么干的?)

来源:大众日报 泺源大街2号

流程编辑:TF063


关键词: